今年 9 月以來,美國貨幣市場資金面持續收緊的訊號愈發清晰,因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(SOFR) 與聯準會 (Fed) 基準利率的利差逼近年內高,銀行體系準備金更跌破 3 兆美元大關,創 1 月以來新低。
上述兩個關鍵指標共同指向,金融體系中的過剩流動性正被快速吸收,而 Fed 大規模縮表計畫也許已走到轉折點。
流動性壓力的累積,源自於雙重因素疊加;Fed 持續推動量化緊縮 (QT),允許到期債券不再全額續作,直接從金融體系抽走資金。儘管 Fed 今年已放緩縮表節奏來避免市場動盪,但資金抽離效應仍在持續;二,美國財政部在 7 月債務上限危機解除後,為重建現金儲備大幅增加短債發行,推高超短期利率,即便季末考核結束,市場融資成本仍未回落,此舉直接導致 SOFR 等與美債抵押回購相關的利率基準,持續貼近 Fed 準備金利率 (IORB),反映短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。
資金緊張的壓力已集中體現在銀行準備金帳戶。值得注意的是,外國銀行持有的現金資產降幅甚至超過美國本土銀行,顯示全球美元流動性循環正面臨挑戰。
面對流動性指標的異常波動,Fed 內部對於何時停止縮表的分歧逐漸顯現。達拉斯聯準銀行主席蘿根 (Lorie Logan) 先前提出,觀察 IORB 與三方一般抵押回購利率 (TGCR) 的利差更能反映真實流動性狀況。
蘿根在 8 月亦曾指近期回購利率平均比 IORB 低約 8 個基點,暗示縮表仍有空間,但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周二 (6 日)TGCR 已升至 IORB 上方,這項關鍵利差反轉釋放出明確緊縮訊號。
關於縮表終點,Fed 內部立場差異顯著,主席鮑爾認為目前銀行準備金仍處「充裕」狀態,縮表將持續至準備金降至「充足」水平,但未明確具體數值。
Fed 理事沃勒此前估算「充足」水平約 2.7 兆美元,而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鮑曼則持更鷹派觀點,主張推動資產負債表盡可能「縮小」,使準備金從「充裕」轉向「稀缺」。
紐約梅隆銀行策略師 John Velis 分析指出,當前 Fed 核心挑戰是判斷流動性需求曲線的拐點,市場恐將聽到更多關於準備金從「充裕」向「充足」過渡的討論。
Fed 今 (9) 日將公佈上月利率會議紀錄,外界期待從中獲取決策官員們對縮表節奏、流動性門檻的具體表態。
在資金面持續收緊與內部分歧交織的背景下,9 月貨幣政策會議記錄有望能成為解碼 Fed 下一步行動的關鍵線索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